李垂誼認為藝術對音樂家很有幫助,他手上的弓就像畫筆。

八千里路弦和悅 誼樂社創辦人暨藝術總監 李垂誼

更新時間:14:08 2023-10-08
發佈時間:14:08 2023-10-08

港產著名大提琴家李垂誼是首位贏得楊尼格洛大提琴國際比賽冠軍的亞洲人,成名後,他帶着一個借來的三百年古琴「格比利亞舒伯爵」周遊列國,應邀演出。能夠將興趣與事業結合,他展露和悅又溫暖的笑容說:「好幸運,可以追求這樣的生活。」

尋尋覓覓,李垂誼選擇了距離香港八千多公里外、文藝氣息濃厚的德國柏林定居。在世界級的室樂演奏領域,香港人鳳毛麟角,也許有點寂寞,所以他時常抽空回港,透過其創立的慈善機構栽培新人。

他喜見越來越多開明的家長無固守學音樂「搵唔到食」的偏見,更憧憬與更多港產演奏家在國際舞台亮相,獨樂樂不如眾樂樂。

李垂誼媽媽是鋼琴教師,安排長女學彈鋼琴,二女學小提琴,兒子垂誼學大提琴。他十二歲考入美國茱莉亞音樂學院先修班,三年後已經在該校的音樂會擔綱獨奏,並開始涉獵比賽,初嘗勝敗得失的滋味。

 

兒時李垂誼(中)拉大提琴、二姊垂丹(左)拉小提琴,大姊垂音(右)彈鋼琴,三姊弟玩三重奏。
兒時李垂誼(中)拉大提琴、二姊垂丹(左)拉小提琴,大姊垂音(右)彈鋼琴,三姊弟玩三重奏。

 

年少參賽會思考如何彈奏取悅評判,「後來我覺得,我不應該像推銷產品,而且評判各有所好,無可能令所有人喜歡我的演繹。」於是,他放開懷抱,按自己對樂曲的分析,在比賽中只管呈現個人風格。

後來考上哈佛大學,這可說是前途與錢途的保證,李垂誼選擇主修經濟,「我對經濟的興趣不大,無天分,但經濟系聽起來比較穩陣,所以不敢轉科。」他在哈佛時已經投身華爾街,在證券行實習,畢業換來經濟系學士學位,任職投資管理顧問,面前是一條大直路。可是,他越幹越發覺心不在焉,一年後,毅然重投大提琴的懷抱,朝職業演奏家的目標進發。

李垂誼覺得在哈佛的光陰並無白費,反而令他的眼界豁然開朗,「美國學制,大學第一年像『自助餐』,很多科目都可以學;第二年起主修經濟,也有修讀歷史、考古、藝術、美術。後來我在歐洲學音樂,吸收當地的藝術、文化、歷史知識,更加體會到,音樂家需要多方面的知識。」

 

' 音樂於我是最理想的工作, 即是做一份工, 但不覺得自己在返工。'
' 音樂於我是最理想的工作, 即是做一份工, 但不覺得自己在返工。'

 

 

放低大提琴五年

離開金融投資的數字,重拾大提琴的音符,李垂誼開始拜師學藝、參加音樂節,他從美國轉移到歐洲是一個轉捩點,畢竟歐洲是古典音樂的發源地,但人地生疏,何去何從,也有迷失的時候。他取得新英格蘭音樂學院碩士學位,並獲推薦在德國科隆音樂學院深造,這個刻苦自勵的旅程,足足花了八年。

機會是留給有準備的人,二○○四年,他在克羅地亞的楊尼格洛大提琴國際比賽奪冠,是首位亞洲人得此殊榮,開啟了躋身世界級演奏家之列的大門,這時他已三十一歲,算是起步遲,但未為晚也,「這次得獎,有不少新聞報道,好多音樂界重要人物從而認識我,邀請我去世界各地演奏,與不同國家的大師、樂團和指揮合作,這些機會對一個想成為世界級的音樂家來說相當重要。」

 

李垂誼在聯合國總部演出。
李垂誼在聯合國總部演出。

 

著名指揮家馬捷爾(右)讚揚李垂誼是「令人驚嘆的主角」,圖為二人與倫敦愛樂樂團的演出。
著名指揮家馬捷爾(右)讚揚李垂誼是「令人驚嘆的主角」,圖為二人與倫敦愛樂樂團的演出。

 

練琴、收拾行裝、搭飛機或火車,在著名音樂廳、歐洲鄉村小教堂或夏天音樂節演出,成為他的日常,即使新冠疫情期間,也留守柏林寓所參加網上演奏會。比起華麗的音樂廳,他在一些小地方演奏更雀躍,「曾經在意大利的比別納劇院(Teatro Bibiena)演出,在門口見到一個牌介紹一七七○年,十三歲的莫扎特在此演奏。」李垂誼因為跟莫扎特站上同一個舞台,深感榮幸。

讀英文版《紅樓夢》

能夠在台上揮灑自如,代價是年中無休的苦練,「禮拜六、日最忙,因為要演出或練琴,平時也要有紀律地每日練琴。周圍去演出,要適應不同地方的飲食、語言和文化。雖然如此,但我覺得好幸運,可以追求這樣的生活。音樂於我是最理想的工作,即是做一份工,但不覺得自己在返工。」

他在香港唸完小學二年級便出國升學,中文程度是「在餐廳叫餸無問題」,機緣巧合,他卻與中國四大名著之一拉上關係。他有份改編的《紅樓夢大提琴隨想曲》,是二○一六年與美國的底特律交響樂團首次中國巡演的曲目。「我看過《紅樓夢》電視劇和英文漫畫,好想利用一個西方樂器即是大提琴來表達它的意境。」李垂誼喜歡在外國演奏此曲,外國觀眾會感到好奇,從而多一點認識中國文化。

二○一二年起,他成為聯合國兒童基金會香港區大使,曾經探訪特殊學校、青海山區貧窮戶,四出宣揚兒童權利;也曾千里迢迢,到南非為「希望之家基金」籌款音樂會獻藝。百忙之中參加公益活動,符合他凡事正向思維的個性,他今年十一月在香港的演出,也特別挑選激勵人心的曲目,為地球打打氣。

 

李垂誼在美國茱莉亞音樂學院與啟蒙老師艾爾頓合照。
李垂誼在美國茱莉亞音樂學院與啟蒙老師艾爾頓合照。

 

「音樂事業需要十分正面的精力。今年夏天全球各地發生山火、水災、暴雨、颱風,氣候像世界末日,好悲哀,我挑選的蕭斯達高維契降E大調第一大提琴協奏曲非常適合這時候,節奏好有能量,令人心跳加速,好想跳舞。另一首是貝多芬A大調第七交響曲,予人一種勝利的感覺,好像所有問題都會解決,聽落心情舒服好多。」他希望自身的正能量感染其他人。

冀建立室樂港隊

十一月的演出,是他創辦的慈善機構誼樂社一年一度「樂.誼國際音樂節」的重頭戲,藉此活動聯繫國際與香港音樂家,培育港產新秀樂手。

李垂誼說:「歐洲著名的音樂學院,早年留學生都是來自日本、韓國或中國內地,但現在已有香港學生。我贏了克羅地亞的比賽後,有時返香港演奏,早期覺得本地很少年輕人當職業音樂家,家長會安排小孩子學琴,但不想他們以此為職業,驚『搵唔到食』。近年,我覺得越來越多家長的心態有變,認為最重要是子女追求夢想,子女快樂,不會只講求『搵食』。」

 

李垂誼於哈佛大學畢業,其父母專程到賀。
李垂誼於哈佛大學畢業,其父母專程到賀。

 

不過,李垂誼笑說:「也會有學生的家長問我如何『搵食』?我會回答,只要琴拉得好,贏比賽,就會有人邀請到全世界演奏。」當年他在外國追夢時,未有一個港產人物可作榜樣,今時今日,他想以自身經驗,成為榜樣,栽培下一代香港音樂菁英登上國際舞台。建立一支代表香港踏足世界各地演出的室樂隊伍,是李垂誼演而優則教,進階的人生目標。